close

拍攝地點:台北科技大學外圍

從台北忠孝新生站出來,要去光華新天地找朋友。因為太早到了,就在台北科技大學外面閒晃了一下,後來發現在他學園旁遍的小溪中發現,居然這有青蛙。想說這麼難得一見,馬上拿起隨身攜帶的Sony A550+18-250鏡頭,開始拍了起來,回來再做紀錄。會到家之後開始上網查資料,才知道原來這是牛蛙,不查還好,一查才發現原來牛蛙這麼可怕。美國牛蛙是相當兇猛的動物,在台灣有「蛙界暴龍」之稱,以無脊椎動物、小魚和其他的小蛙為食,有時也會吃水鳥的幼雛。我拍到的這之可能還小,或著他是公的,所以可能體型比較小了點。西元1951年
農復會從日本引進數隻牛蛙蝌蚪及幼蛙,由水產試驗所進行培育及繁殖。台灣前幾年從國外引進了一些牛蛙,想要培育來吃,可是全都死光了!研究人員們不放棄,又引進第二批。在他們的努力下,終於培育成功了!因此,台灣的餐廳裡多了一些『牛蛙料理』。雖然在養殖的過程中,難免會跑掉一些,可是也沒對生態造成多大的影響。有一次,有一家餐廳訂了一百多隻的牛蛙,準備要煮來吃。沒想到,在運送的過程中,餐廳關門了,那一百多隻的牛蛙不知道要交給誰,於是就舉辦了一場拍賣會,要把牛蛙賣掉。最後由一個宗教團體得標。可是那個宗教團體以為自己在行善,竟然把那一百多隻的牛蛙放了!台灣的蛙類就此面臨了很大的危機。

一般來說,「在青蛙的眼中,比自己小的是食物;和自己差不多的是配偶;比自己大的是敵人。」根據這個推論,所有台灣的原生蛙類都有可能成為牛蛙的食物。由於牛蛙具有相當的領域性,再加上牛蛙有大型的鼓膜,對於周遭的所有動靜瞭如指掌。最重要的是大家都同為蛙類,會出現的地方其實都差不多,所以,其他蛙類自然成為牛蛙攝食的最好選擇。

學名: Rana catesbeiana

成體特徵:
         體型:大型肥碩,♂11-18cm,♀12-19cm
         頭部:頭寬遠大於頭長,吻端鈍圓,下唇白色。鼓膜大型明顯,顳褶明顯達肩部上方。
         背部:綠色或褐綠色,有許多黑色斑點。
         皮膚:粗糙,有一些小顆粒。
         腹部:光滑乳白色,有灰色雲狀斑,喉部顏色較深。
         前肢:指端細長,指間無蹼。
         後肢:粗壯,趾端圓鈍,趾間蹼發達滿蹼。內蹠突小而不發達長圓形,無外蹠突。第五趾外側有一條明顯的皮褶。
         第二性徵:雄蛙有單咽下鳴囊,第一指基部有深色膨大的婚墊。

牛蛙因叫聲如牛而得名,體型大而且具有強烈的領域性,常坐在池邊淺水區域或浮在水面鳴叫。牠們不是台灣的固有種,可能來自於養殖場逃逸或者放生。由於牛蛙的繁殖力強,成體和蝌蚪都會捕食其它他種類的青蛙,對本土蛙類族群的生存有很大的威脅,因此應該加強管理及移除。

他嚴重影響台灣的生態,有學者說,看到他就一定要殺無赦!所以,下次如果你有看到他!請切記,殺~~~~~!

更多照片:http://www.facebook.com/media/set/?set=a.10150317616935915.390777.680900914&l=b97c5ee712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阿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